-03-:58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曾福泉石天星马悦严粒粒李应全
张浚生同志作为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兼发言人,无数次面对媒体记者,“缜密灵活,言多不失”。
他,在与浙大结缘的50年里,激励了许许多多浙大学子成长前行。
他,在香港工作的13年期间,温暖了许许多多香港同胞的心。
2月19日,浙江大学党委原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原特邀顾问张浚生溘然长逝,留下了令人痛惜和难忘的背影。
“我们都在哭泣,泪飞不管东西。失去亲人时,才会如此洗面……”73岁的浙江大学原副校长卜凡孝含泪写下一首诗。
“他亲身参与了香港回归和领导四校合并成立新浙大,他是我们浙大师生深为尊敬和爱戴的师长前辈。他政治坚定,为维护国家主权、实现香港回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把浙大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体现了他忠诚于党、国家、人民和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浙大党委书记邹晓东说。
在83年的人生足迹里,他用忠诚、挚爱和奉献精神诠释了一名爱国者和奋斗者的赤子之心。
香江见证一位爱国者的赤子之心
“生而立志,志在家国”。这是5年前张浚生为浙大学子题赠的一句话,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年,张浚生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年考入浙大机械工程学系光学机械仪器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相继担任浙大党委副书记、杭州市委副书记等职。
年10月,中央决定调张浚生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
张浚生积极服从。年7月,他告别了妻子儿女,前往香港工作。13年间,他先后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宣传部副部长、部长,香港分社副社长兼新闻发言人。
香江港岛,见证了张浚生拳拳爱国之心。
他始终把国家的需要放在首位,把个人名利抛在脑后,每天忘我地开展工作。他非常注意学习领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关于香港问题的指示。在港期间,张浚生应对各国媒体记者采访近千次,回答问题上万个,每次都能准确表达中央精神。
年,彭定康出任第28任港督后,经常发表一些不利于香港稳定过渡的言论,破坏了中英合作的格局。张浚生代表中方进行了有理有节的反驳。当时斗争非常激烈,彭定康上午讲,张浚生就下午回应;彭定康下午讲,张浚生就晚上回应;有时甚至彭定康前半小时讲,张浚生后半小时就回应。后来彭定康曾托人传话说,张先生能不能少讲他一句。张浚生回答说:“你不讲我也不讲,你讲了我就必须得讲。”
在无数次记者招待会上,张浚生口若悬河,面对频频的照相机闪光和记者连珠炮似的提问,他举止儒雅得体,从未有过失态。香港民众非常钦佩。在张浚生离任香港返回内地时,他收到了一块纪念牌,上书八个大字:“缜密灵活,言多不失。”
在香港担任过张浚生多年秘书的郑浙民说:“张浚生最崇拜周恩来在重庆期间敢与各方交朋友的统战魄力,最欣赏周恩来与各国交往中不卑不亢的外交风格。”
在香港,张浚生广交朋友,人数达数千人。到了年底,张浚生还不忘给朋友们寄上贺卡,并在落款处亲笔签名,最多的一次竟寄出了多张贺卡。他给知名人士扶过灵,与小摊小贩会过餐;和梅艳芳、刘德华等明星一起上过台募捐演唱,也给有疑虑的各方人士作过耐心解释。张浚生曾说:“我在香港的工作任务很明确,就是按‘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使香港平稳过渡。有利于这任务完成的事就去做,该交往的就交往,该表态的就表态,因为我没有私心,更不谋私利,心中自然没有什么顾虑。”
祖国使命,萦记于心。家国情怀,溢于言表。
张浚生对浙江的事也特别关心,他经常向香港经济界人士介绍浙江情况,动员他们到浙江投资发展。在香港工作期间,浙江、杭州在香港举办重大活动,张浚生只要在港,一定参加。浙大医院,就是张浚生向邵逸夫先生推荐,无偿捐建的。
张浚生逝世后,香港各界均表示沉重哀悼。中联办的唁电评价他“情感真挚、求真务实、谦逊无私、博学多智、豁达风趣”,生动地还原了张浚生行事为人的风范。
“求是”情缘领军四校合并的担当魄力
年,香港回归祖国,张浚生圆满完成了使命。61岁的他本可以退居二线,可这时浙大四校合并工作缺少领军人物,负责筹建新浙大的重任又摆在了张浚生面前。
浙大四校合并涉及到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这4所高等院校,校区分散在杭州4个地方,建制各不相同,有的专业设置重复;4校教职员工多达1.5万人,要合并可以说千头万绪。怎么办?
张浚生反复考虑,决定答应挑起这千斤重担。
他受命担任新浙江大学筹建小组组长。新浙大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党委书记。他提出“四校合并,就是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明确了浙大要建设成为“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目标定位。他以筚路蓝缕的作风,积极支持探索院系学科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师资队伍,全力推进紫金港新校区建设……
张浚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大发展的嘱托,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大非常关心,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联系浙大,先后18次到浙大调研指导。
从年入学到年从校党委书记位置退下来,张浚生与浙大结缘50年。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没向组织提出丝毫个人要求,他心中牵挂的都是母校的发展。
浙大党委原书记张曦说:“张浚生同志受命中央,主持四校合并,殚精竭虑、躬身力行,做了大量艰苦、具体的工作,为新浙大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在张浚生同志卓越工作的基础上接任浙大党委书记后,仍然得到他很多关心和指导,浙大各项工作发展良好。”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张浚生始终把大学的人才工作放在第一位,非常尊重知识分子,甘愿做他们的后勤部长。
回母校工作后不久,他就一一拜访浙大各位院士和高层次专家。看望著名化学家沈之荃院士时,他发现沈院士的实验室条件很简陋,4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连直线电话都没有,非常震惊和难受,立即要求尽快装上电话。
张浚生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