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联社)在大家的眼中就是“本地银行”,自己家门口的银行,最亲民的银行,在其他国有银行或者商业银行做不了的业务,有很多人会说“找农商行呀”。
但是,亲民不一定合规。据银保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已有家农商行及其员工收到地方银保监局和银保监分局开具的共计张罚单,在银行机构收到的超张罚单中,成为占比“最大户”。
改制不是“革新”,传统体制弊端逐步暴露
就以浙江农信联社为例,成立于年,有81家县市区的基层机构,号称全省每10位个人客户,就有8位选择农信社;每5家企业,就有1家有业务合作。而且近几年浙江农信也加快了改制的步伐,截至目前,全省全部县市区的信用联社均已改制为农商银行。
但是在今年的金融监管中也被检查出信贷业务不规范的问题,这在今年被处罚的罚单中占了一半比例,而且在贷款“三查”不尽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背后,农商行违规发放贷款和贷款资金被挪用情况较多。
金融部门、金融监管和中央银行政策京东好评率97%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88购买
被挪用的贷款资金主要集中于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前者包括用于购房、地产开发、支付土地出让金等。此外,有深圳农商行利用该行贷款资金承接理财产品,有长沙农商行的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入股该行。
大家不要惊叹于这样的“神操作”,其实越在基层的网点,“神操作”会更多。据小编一位在镇一级农商行上班的朋友介绍,像农行地级市分行权限的业务,他们自己就有权限批,可想而知,想“走后门”有多容易。
除此之外,信贷业务的违规操作带来的还有贷款不良率的攀升,随之而来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成为农商行的痛点。据统计,上半年共有10家农商行存在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问题,或为调整贷款分类以掩盖不良贷款。
员工行为管理难上加难
越大型的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会相对更完善,但是对于农商行,大部分县一级的机构顶多也就几百号人,他们自己就是一级法人,有一套完整的股权结构(包括董事会、股东会和股东成员),但是在员工违规管理方面肯定是没有大型银行完善的。
比如:包括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客户资金、违规借用客户贷款资金、伙同外部人员发放冒名贷款、挪用贷款资金参与民间融资、违规保管有客户签章空白合同、与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利用本人账户为他人过渡资金、新增虚增客户授信、贷款发放后,骗取贷款用于网络赌博等。如浙江常山农商行因为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虚增存贷款,被罚90万之多。
此外,银保监会还指出个别中小银行机构案件多发,且存在漏报、瞒报行为,从此次被罚的农商行来看,共有19家农商行存在此类行为。
传统业务瓶颈也逐渐显现
在一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座谈会上,小编有幸和一位省农信联社市级办事处负责人交流,他指出,最近几年由于大型国有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逼迫,各地农商行不得不加强线上业务的拓展,而且很多偏远乡镇的网点是亏本在经营,如今的农商行已经越来越没有以前那么“牛气”了。
不管怎么样,农商行作为我国最基层的金融服务机构,这些年在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确实做了很大的努力,他们还是值得广大农民朋友拥护的。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自己的业务被查出“违规”要求整改的经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金融科技时代的地方金融监管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39.8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