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上海医药的投资价值 [复制链接]

1#

上海医药是最近朋友们推荐研究比较多的一个标的,我本身对医药股就感兴趣,因此从昨天开始我花了近两天的时间来梳理上海医药的投资逻辑以及财务数据和基本面的信息。今天我们就聊聊上海医药。

作者:雪球里的无业游民

来源:雪球

通过两天的信息整理,我先说我的结论就是:我不会投资买入上海医药,因为它不符合我的投资逻辑和标准。大家不要看到这个结论下面的内容就不看了(如果这样就真的是来抄作业而并不关心作业对错好与坏了),下面且听我聊聊为什么不投资它的理由,大家可以自行证实或证伪。

我投资一家公司一个基本筛选标准就是: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简称“三好生”标准,无论是否最终买入我都会按照这三个标准去衡量。下面就让我梳理一下上海医药(之后简称上药)是否符合三好生标准。

一、是否为好行业的判断

让我们先聊聊上海医药的基本面看看它是不是在一个好的行业里。作为一家老牌的国企医药公司,上药近几年的发展稳如老狗。上药的生意主要就是两块:商业医药和工业医药。

其中商业医药是它的大头,我的理解商业医药这个行业其实就是一个纽带,它把要卖的药品和消费者终端连接起来,方法有两种,一种批发(分销),一种零售(药店卖药),上药这两样都有其主要业务是批发)。

上药中的商业医药就是连接药企和消费者的一个“搬运大*,简单点说就是“二道贩子”,做个中间商赚差价的活。按照年的年报数据看商业这块的营收是.3亿,可成本高达.04亿元,毛利率只有可怜的9.26%,如果减完三费和扣除各种税费后,净利润率只有更可怜的2.6%(这还是按照上药商用+工业两块计算所得,工业这块毛利率更高)。

按照营收来说上药中的商业医药占了整个营收的91%。更重要的是,我又查了一下数据,中国在商业医药中有三巨头:中国医药、上海医药和九州通,但是三家加在一起的市场份额只占大约25-30%,而参考美国前三大医药批发企业销售额占美国国内市场份额的90%以上,可以说这个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我国商业药市场巨大(14亿人口的市场肯定大),但这个行业里的竞争非常激烈且很难垄断,这是商业模式决定的。所以我给上药所处行业下的定义就是:这是一个赚辛苦钱的活儿。市场给与它的估值很低,近些年一直在15-20倍之间,我认为这个估值是合理的也是公平的。

这里提醒各位:估值就像做生意,你开餐馆的就是不能和搞科研的比,开餐馆的一年辛辛苦苦赚顿饭钱,人家搞科研的一年赚你一辈子的钱,这个真没法比(这里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因为我自己就做了6-7年的餐饮生意,深有体会)。所以从行业的角度说我认为这个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低,赚的辛苦钱。虽然处于医药这个大行业,但如果细分来看真的是有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生物医药,创新药公司),而有的人就是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面的钱(说的就是上药)。

上药另外一块生意是医药工业(化学药),在这块上药就涉及的更广了,也可以说是更杂了。医药工业包括化学药品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药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

而上药从原料药,制剂,创新药,中药,中成药全部都有参与,说实话如果真的投资这家公司我会很吃力,因为需要涉及的专业知识太多了,我很难估算出这家公司每年的具体利润。换个角度,即使它的一款创新药未来是爆款(这肯定会帮助提升公司的业绩和估值),但是上药医药工业这块只占整个营收的9%,从业绩的角度思考,我们又能指望它的创新药带来多少增厚利润呢。

二、是否为好的公司

这两天我整理了它-年六年的财务数据和一些比较重要的指标(上图),可以说上药的这份财报对我而言只有60分,换句话说这份财务数据放在市场中可以找出一大堆类似的公司出来。

有一组数据供大家参考,年-年这六年时间里,上药的毛利率平均为13%,而营业利润率只有3.6%,资产负债率为56.5%,而三费毛利润比高达72%,ROE六年平均11.3%,这所有数据都表明这门生意不是一门优秀的生意。与此同时六年来虽然上药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5.59%,但是利润六年复合增长只有11.9%。很显然利润的增速没有匹配营收的增速,这至少证明这门生意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高企的三费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其他数据就更能说明一些问题,年年报显示公司的有息负债高达.75亿(长短期借款),而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53亿,虽然作为老牌国企公司出现现金流的问题风险不大,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看出公司运作资金能力的低下(手持亿的现金,居然还要借款亿)?

作为一家在年就已经上市的医药企业,直到年12月上药才开始第一次给公司的中高管做股票期权激励。虽然之前有相关*策的束缚和限制,但这种国企作风很难留住人才,同时也表明国企管理上的问题。

另外公司在年年报的时候标榜公司有多么注重研发,可和自己营收相比,区区13.5亿的研发投入实在叫人提不起兴趣。而令我觉得最夸张的就是公司在年报中的措辞,给我的感觉就跟写作文一样,看到内容时我联想到写文章的这个哥们是多么的渴望升职,多么的期望得到领导的认可,我随便贴一段,大家感受一下这个话风。

这哥们真是个人才,不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