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工业革命下,浙江数字经济先发如何先
TUhjnbcbe - 2024/7/5 19:0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702.html
-11-:48

浙江新闻客户端

陈畴镛年11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批复浙江省建设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9月27-29日,中央网信办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对浙江省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进行中期评估,我作为专家组成员全程参加了评估工作,对信息经济(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聚焦聚力高质量、聚焦聚力竞争力、聚焦聚力现代化的新动能和加速器有了更深的认识。浙江省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中央网信办领导和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积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奠定了扎实基础。浙江是数字经济发展先发地。在年1月召开的浙江省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出:“数字浙江是全面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性工程。”“数字浙江”建设成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年9月发布了《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年)》。我曾有幸参与了《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的前期研究,负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浙江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课题研究,该课题系《数字浙江建设规划》重大招标课题的两个分课题之一。回顾15年来的变化,这个课题研究的内容,既是当时浙江产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也与当前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具有直接关联。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对克服浙江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具有广泛和直接的促进作用,是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主战场。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关键(一)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增长的重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和丰富了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深刻内涵。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关键在于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对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加快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广泛渗透融合形成的融合部分(主要是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主体。年之后,我国数字经济融合部分依托于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旺盛需求,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升。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白皮书(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占数字经济比重由年的49%提升至年的77.4%,占GDP比重由年的7%提升至年的25.4%,融合部分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79.2%,数字经济融合部分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在浙江,年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占数字经济比重也提高到76.4%。(二)产业数字化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我国实体经济正在经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传统“小、快、灵”的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精准化资源配置、自动化组织生产和网络化企业互联的趋势。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引导的“新工业革命”,既为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和跃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性机遇和方向性指引,又为推动这样的转型和跃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技术手段。数字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数字化智能生产方式,可以渗透、运用到几乎所有的产业和行业,并围绕信息智能技术形成新的产业组织生态。产业数字化对内生性、长远性的经济存量提质增效和内涵式发展具有巨大作用,是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的基石,是我国经济抓住数字智能时代转换重大历史机遇重塑新的国际竞争力的支撑。(三)产业数字化是全面协调建设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的主战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主体和重点。数字产业化与数字技术人才集聚、创新载体、平台资源等有着直接的关联,使得部分不利于具备这些资源的地区难以发展数字产业化。但产业数字化相对与人才、技术、平台等资源的依赖不是那么严重,区位条件相对不利的地方一样可以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浙江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较明显的不均衡问题,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区发展较快,特别是杭州的数字经济全国领先。数字产业化主要集中在杭州,年前三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亿元,其中杭州为亿元,占全省的57.7%。如果说数字产业化,杭州集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而产业数字化则不是杭州的专利,其他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应该聚力聚焦在产业数字化,把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广泛渗透融合作为主要着力点,这将形成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四)中小企业是产业数字化的主体和基础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产业数字化的主体。浙江具有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特征,一方面数字技术的普及运用,引致产业发展条件和市场需求特征产生重大变化,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所处的产业地位因而发生逆转,数字化时代形成了开放、多元、网状分工、相互合作竞争的产业组织格局,自主性、独立性、灵活性不断增强的中小企业及其群体,正逐渐成长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组织创新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出口严峻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数字智能改造实现传统业务的转型和新业务的开创与增长,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浙江产业数字化的成效与不足(一)成效与优势两化融合总体水平保持领先。加快传统产业“互联网+”、“标准化+”、“人工智能+”等模式创新,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扎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截至年底,全省共创建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试点区域54个,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家、试点企业68家。年以来,大力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机器换人”,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6.4万台。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不断夯实。年制定实施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到今年9月全省上云企业累计达23万家。着力开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示范试点,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产业上下游、跨领域的互联互通,形成产业数字化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浙江省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建设,浙江率先推进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阿里云、中控、之江实验室共同参与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ET工业大脑已经成功服务了中策橡胶、正泰新能源等数十个工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创造利润数十亿元。行业创新快速涌现。以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制造新模式,加快转型步伐。涌现了一批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等模式,并且正在快速带动同行业和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持续发展,全省有活跃网点74万家,截至年底,累计建成城乡电子商务服务站3.34万个,其中农村服务站1.64万个,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配套制造业的金融、物流快速发展,中国首支产业供应链基金在杭州成立,浙商银行宣布成为国内首家智能制造服务银行,以菜鸟和传化物流为代表的第四方物流平台已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数字化服务支撑能力逐步加强。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综合指数居全国第3位,已培育发展了一批信息工程服务机构,覆盖智能硬件、网络设施、云服务和大数据、软件和应用服务等领域。云计算服务能力快速增强,已具有30多家云平台服务商、多家云应用服务商。阿里“淘工厂”集成整合了海量企业的制造能力,实现一个订单网络化协同加工,携手工厂、电商卖家一起打造柔性化供应链。(二)存在问题与不足对产业数字化的认识存在偏差。一是部分地区对数字经济缺乏正确的理念,认为数字经济是高科技,当地条件不够,存在畏难情绪,没有从产业数字化内生性、融合性、广泛性、长远性的提质增效作用加以认识,缺乏积极性。二是一些地区对发展数字经济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与推进举措,热衷于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工业革命下,浙江数字经济先发如何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