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两会局长通道举行集中采访。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政策,回应民生关切,共话未来发展。
现场局长们带来哪些精彩观点?
一起来看看↓↓
金文胜:
实施“”计划系统推进共同富裕
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扛旗争先、崛起浙中,必须坚决实施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战略,在打造美好幸福家园上实现重大突破”。新的一年,我市如何系统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战略、加快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答
市发改委主任金文胜: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市第八次党代会把“坚定不移实施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战略”作为“五大战略”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年推进共同富裕的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前期,一批先行先试的探索实践,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真实可感的幸福图景。
年,将大力实施“”计划,加快推动发展型向共富型转变,打造具有金华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金华力量。
“1”是“一张架构图”。按照全省共同富裕统一的话语体系,聚焦“1+7+N”和“1+5+n”两条跑道,聚力推进73项重点工作、先行探索46项重大改革、加快打造21项重大标志性成果。
“3”是“三张攻坚清单”。以“扬优势、补短板”为基本思路,迭代升级“三张攻坚清单”,一个一个攻坚突破。
“5”是“五大方案”。以“扩中”“提低”行动为总牵引,推进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万”结对行动、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5个重大改革方案,努力闯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金华特色之路。
“4”是“四大创新”。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贯穿共同富裕工作全过程,通过“案例引领、示范带动”,形成“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生动局面。
陈洪:
奋起直追提升工业亩均效益
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低效用地整治为突破口,强化空间重塑、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建成长三角转型升级发展样板。请问如何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答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陈洪: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结构不优、效益不高一直是制约我市制造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要实现先进制造业崛起战略,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工业亩均效益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必答题,必须直面问题、奋起直追,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开展低效工业用地全域整治。开展工业用地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的低效整治,明确整治对象、整治路径和验收标准。每年安排10个低效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块,进行集中连片整治开发,为重大产业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聚焦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兰溪纺织水泥等重点传统行业,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一方面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示范试点,加大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力度,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大力实施“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凤凰行动”“放水养鱼行动”,培育支持企业梯度成长,提升亩产效益。
加强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谋划10个重大制造业平台,通过空间拓展、要素集聚、招大引强等工作,每年推动一批高质量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打造成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和主引擎。
奋起直追,实现规上工业亩均效益17%的年均增速,并争取在年底之前达到或赶超全省平均水平。
卢小珍:
实现更优质、更均衡、
更可感的环境普惠
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争创浙江共同富裕先行探路最佳实践地”。共同富裕是物质的、精神的,也是生态的。请问生态环境部门今年在这一方面有哪些做法?
答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卢小珍: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取得长足进步,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但还不均衡。实现更优质、更均衡、更可感的环境普惠,助力我市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是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的新方向。
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两个重点,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攀升环境质量新峰值;二是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努力攀登美丽中国新高地。具体有四个目标:
蓝天白云多了,繁星闪烁要更常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把空气质量全指标优良作为刚性要求,开展工厂废气、餐饮油烟、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全域创成清新空气示范区。
水清岸绿之后,人水和谐要更生态。继续开展不稳定支流达标整治,推动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提升,启动新一轮流域水质生态补偿。同时,在持续改善水质的基础上,开展水生态健康调查、水生态现状评估和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让河流、湖泊的水生态系统更加完善。
聚焦地净无废,人居环境要更安全。一手抓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实施耕地土壤污染溯源排查,加强工业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另一手抓全域“无废城市”创建,提高工业固废处置利用能力,联合多跨部门迭代固废“一件事”应用,用数字化改革驱动“垃圾革命”。
践行生态文明,美丽金华要更可感。以“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牵引,不断提升良好生态环境普惠度,努力让“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成为金华共同富裕最动人的底色,让人民群众对身边的生态环境更可感、更有感。
傅国启: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问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大都市区建设战略,其中加快城市更新是一个主抓手,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说到城市更新“”行动,请介绍下主要内容。
答
市建设局局长傅国启: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城市更新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能级具有重要意义。市第八次党代会和本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勾勒了今后5年城市建设蓝图。
“”行动,就是从年至年完成1平方公里以上的片区改造项目40个以上;完成城市更新总投资亿元以上;建成未来社区个以上;建成城市风貌样板区个以上。年启动片区改造项目20个以上;完成城市更新总投资亿元以上;启动未来社区创建20个,建成10个;启动城市风貌样板区创建15个,建成10个。市区重点实施东湄、长湖湾、双溪西路两侧等十大标志性片区改造项目。
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把握四个原则: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更新意愿强烈的区域优先纳入更新范围,完善公共配套,改善环境品质,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系统联动,片区推进。以片区改造为重点,带动全域更新,统筹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因地制宜综合采用“留、改、拆”等更新方式,融合建设城市地标、城市阳台和海绵城市等内容,协同推进城市风貌样板区建设和未来社区提质扩面。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政府保障,做强城市更新平台。同时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鼓励地方国企与专业化企业开展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加强资源整合,凝聚更新合力。
强化创新,坚守底线。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的模式、路径、政策和机制,守牢质量、安全、稳定的底线,强化品质管控、风险防控,坚持依法征迁、阳光征迁,实现政策闭环和流程闭环,确保城市更新工作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邵国龙:
四大行动纵深推进内陆高水平开放
问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聚力自贸引领,纵深推进内陆高水平开放”是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内陆开放新高地战略的重要举措,请问我市如何争当全国内陆高水平开放示范?
答
市商务局局长邵国龙: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自贸引领,纵深推进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一年将全力推进四大行动,加快推进工作落实:
自贸建设引领行动。制度创新引领,聚焦贸易、投资、运输、资金、人员进出“五大自由”,实施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数字人民币试点、跨境电商便利化收结汇等十大改革。项目建设引领,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亿元以上。标志性成果引领,着力打造十大标志性成果,以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域高水平开放。
新型贸易中心攻坚行动。全力稳住出口,针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千方百计稳市场、稳订单、稳主体、稳渠道,推进市场采购2.0改革,确保出口份额不降低。积极做大进口,围绕大宗商品、小商品大力培育进口市场体系,全力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贸易新业态,积极探索推进新型离岸贸易、易货贸易、转口贸易。多向发力,努力实现年外贸进出口额超亿元,其中进口突破亿元。
“三大通道”建设行动。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努力打造金华开放最鲜明的标志。在义新欧方面,力争年开行列,回程班列占比35%以上。在义甬舟方面,大力实施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工程,推进金义“第六港区”建设,年实现海铁联运业务量28万标箱。在跨境电商方面,抢抓金华新获批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机遇,力争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0亿元,领跑全省。
区域合作深化行动。抢抓RCEP落地机遇,加快实施RCEP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支持义乌打造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持续擦亮婺非合作金字招牌,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办好中非经贸论坛,力争对非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交流,全年实现“一带一路”进出口亿元以上。
何吉军:
落细落实亚运省运筹办工作
问
今年,亚运、省运两大体育盛会将在金华隆重举行。作为我市历史上首次承办的高规格体育赛事,请介绍下亚运省运筹办工作情况。
答
市体育局局长何吉军: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自筹办工作启动以来,我市亚运省运筹办各项工作全面高效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年亚运会于9月10—25日举行,我市作为杭外赛区将承办足球小组赛和藤球赛两个项目。浙江省第十七届省运会将于11月18日正式开幕,共设置34个大项、51个分项、个小项比赛。
体育部门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亚运省运筹办工作落细落实:
着力强化组织领导。组建成立金华市亚运省运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办十二组”的具体架构,组建13个专项工作专班进行实体化集中办公,全面强化筹办工作统筹领导。
扎实推进场馆建设。亚运场馆方面,根据足球和藤球比赛办赛需要,按照国际化标准新建和改造比赛、训练、后勤接待三类场馆12个,均已建设完工并通过亚组委赛事功能验收。省运场馆方面,34个新建、改造提升场馆、赛道项目均已建设完成。
高效开展场馆化运行。组建市体育中心场馆群等五个专业场馆运行团队,编制完成场馆运行计划,基本确定指挥体系和业务骨干架构。5月,将正式举办全国藤球锦标赛、浙江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两项亚运测试赛。
省运备战卓有成效。锚定“金牌数位居全省前列”的目标,研究出台《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系统解决制约省运会备战夺金的难点痛点。截至目前,全市实现县级体校全覆盖,共有在训运动员超1.4万人,共引进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近人。
氛围营造全面铺开。举办迎亚运省运倒计时、“四个一百”系列活动,即一百场群众体育活动、一百场青少年体育活动、一百场老年体育活动、一百场社会体育指导员“五进”活动,面向全国征集省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文案和独具八婺文化印记的省运会系列标识,营造全民“迎亚运省运”的浓厚氛围。
原标题:《谈民生,话发展!金华两会“局长通道”,回应这些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