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六大关键词带你读懂浙江县域经济排头兵发展
TUhjnbcbe - 2025/2/21 21:09:00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bzlf/kkjs/m/723.html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www.xxzywj.com/m/

“全面实施数字新政、科技新政、人才新政、生态文明新政,全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充分激发市场、企业、大众的活力,不断推进浙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对“高质量发展”着墨不少,无论是在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中,还是在对新一年工作的计划里。“高质量发展”始终都是读懂浙江经济的一把钥匙。

年初,浙江各县(市、区)年度的地区生产总值(GDP)预估数字相继披露。

从各地公布的预估数字来看,年,杭州余杭区的GDP不出意外将超过萧山区,首次登顶浙江县(市、区)之冠。此番易主,不仅标志着浙江区域竞争新格局的确立、新大哥代替老大哥正式出道。新老更迭的背后,也印证着浙江新的经济业态和发展方向。

此外,作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鄞州、慈溪、义乌、诸暨、滨江等地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年终答卷。这一串串数字里,暗含了哪些新动力、蕴藏了哪些新内涵?浙江新闻客户端带你解读浙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关键词。

浙江各县(市、区)里有哪些“优等生”

去年10月发布的《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浙江有14地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18地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在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里,浙江排行最高的为慈溪市,居全国第6位;接下来是义乌市、余姚市、诸暨市,分别为第12位、第13位、第14位。

另一份榜单中,宁波市鄞州区在综合实力百强区中排名全国第4,杭州萧山区紧随其后位列第5;杭州余杭区、绍兴柯桥区、杭州西湖区则分列全国第8位、第12位和第13位。进步最迅速的是绍兴上虞区,从年的第59位升至了第40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考量的标准不同,因此部分经济发达区域如杭州滨江区并未入榜。不过,作为一个“网红”区,“国际滨”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滨江区全年GDP预计达到亿元,剔除年中核增因素同比增长11.6%。从GDP总量上来看,滨江区超过义乌、诸暨基本不成问题;而论增速更是省内领先,甚至能和新“大哥”余杭区一争高下。

余杭区无疑是浙江数字经济谱系里的一大重镇。年,余杭GDP爆发式增长,并在三季度以4亿元的优势一举反超萧山,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企业功不可没。

据统计,仅上半年,余杭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亿元,增长20.9%,总量位居全省首位;前三季度,余杭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4.1%,占GDP比重高达70%,其中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达57.2%。预计全年,余杭数字经济增加值达亿元、增长22%。

年12月,余杭区召开了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动员大会,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会提出,到年,余杭数字经济总量力争突破亿,成为全省首个亿规模区;到年,数字经济总量力争突破亿,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

余杭区的底气不仅仅来自阿里巴巴这艘数字经济的“航空母舰”。同盾科技、大搜车、筑家易、芋头科技等一批“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正在余杭茁壮成长,将成为余杭数字经济新的支撑点。

钱塘江对岸的滨江区也不甘示弱。年,滨江区数字经济实现收入亿元,增长17%;物联网、信息软件和电子商务产业均实现20%及以上增长,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领域快速发展。

滨江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数字经济最强区”的口号。以“城市大脑”应用拓展为抓手,滨江年的目标是力争实现数字经济营收亿元。

与此同时,一直走在改革路上的义乌,“电商换市”也成为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由于网货资源发达、产业链完善,截至年10月,义乌全市电商主体总数高达11.7万户,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当年新增电商主体3万多户,每两名新增的“老板”中就有一名是电商“店小二”。

年1月至9月,义乌全市实现电商交易额.31亿元,同比增长20.90%,内贸网络零售交易额和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均位列全省各县(市)第一。阿里巴巴发布的年电商数据也显示,义乌以个淘宝村荣登全国榜首,成为阿里电商第一强县。它的地位非常稳固,GMV(成交总额)是第二名的近两倍。

传统制造业是浙江县域经济的一张“金名片”。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让这张“金名片”焕发新活力,各地涌现出不少典型样本。

系统谋划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引导培育,是诸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一招。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诸暨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精准聚焦六大传统产业短板,明晰转型路径和突破方向。

去年1月至5月,以水泥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新增工业用电申请同比下降79.93%,而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新增工业用电申请同比增长86.35%和59.22%。这组用电数据增减的背后,传递出当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积极信号。

依托市场发展实体制造业,是义乌长久以来的一条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义乌就提出“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的发展思路,围绕市场建工业,最终在全球范围打响了“义乌制造”的品牌。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高精尖项目落户义乌,以半导体照明为主导、以信息光电和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已颇具规模,为义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老牌工业强县,慈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新技术、新业态等新经济元素注入老牌优势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升级。过去,家用电器、纺织化纤、汽车及零部件、轴承是慈溪的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十三五”期间,慈溪提出打造智能家电、高端机械基础件和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三大产业生态圈;未来还将打造智能装备、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新兴产业。

从传统工业强区到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都市经济强区,经济结构转型给鄞州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鄞州“十三五”规划指出,坚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产业层次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拓展,着力构建以智造经济为引领、服务经济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新体系。一手抓工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服务业培育壮大,年鄞州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3%和60%,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4.6,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驱动持续优化萧山区的产业结构,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的新动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VR、机器人等新技术不断介入,科大讯飞、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阿里巴巴“城市大脑”、网易人工智能、商汤科技、传化智联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及高成长性企业不断汇聚,萧山创新格局急剧扩大。

去年3月,萧山区正式发布“两带两廊”产业规划,计划打造以“钱塘新兴产业带、机场临空经济带、风情科创走廊、时代智慧走廊”引领的未来产业高地。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汽车、AR/VR、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在萧山不断聚集。

余杭区也在积极“革旧”,加快落后产能淘汰的同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年,余杭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以上、省级企业研究院16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1家。同时,浙大校友企业总部园、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试验装置、阿里全球总部(北院)等项目稳步推进,并率先推出区块链产业园、鲲鹏(独角兽)企业园、机器人产业园。

年12月,承担浙江科技创新重任的之江实验室在余杭奠基,对余杭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之江实验室落子之后,阿里达摩院等一批重量级科研机构也将在余杭落户,使之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灵魂与核心,向着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进发。

产业集中、专业化强的块状经济是浙江县域经济的显著特点,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义乌小商品、诸暨袜业、慈溪家电、海宁皮革等等,均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然而,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各地的块状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于是,一批脱胎于“块状经济”、突破传统建制街镇行政区划局限、抢占优势产业中高端的制造业小镇便应运而生。

“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兼具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是驱动产业创新的重要抓手。余杭区梦想小镇、诸暨袜艺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等成功实现了工业园区、区域块状经济、专业市场新旧动力转换,成为了创业创新者的新天堂。相关数据显示,诸暨袜艺小镇自动化、机械化转型不仅让棉袜生产减少了70%以上的劳动用工,还让产品利润高出普通棉袜20%以上。

此外,西湖区云栖小镇集聚了全国近70%的大数据、云计算高端人才,成为全省数字经济的领头羊;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乌镇互联网小镇还分别承接了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余杭区艺尚小镇引进24位国内外顶尖设计师,集聚了23家企业总部,成为引领我省时尚产业发展的标杆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去年11月,滨江区金融科技小镇规划出炉,瞄准打造“全国金融科技第一镇”。为此,滨江定下目标:到年,集聚金融科技企业超过家,金融科技的营业规模超过亿元;到年,集聚金融科技企业超过家,金融科技的营业规模超过亿元。

传统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浙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制造业根基深厚、产业链配套完善,再加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浙江智造”早已插上腾飞的翅膀。

年,萧山区正式实施工业经济千企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机器换人、设备联网、智能管控推进力度,鼓励企业创新智能装备产品,加快工业机器人在关键生产线的规模应用,提高重大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中管控水平,并与企业管理信息等系统无缝集成,培育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如今,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形态已逐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化纤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年4月,鄞州区提出要借力智能制造,做强高端汽配、智能电器、时尚服装三大优势产业,提升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光电、医药健康为代表的一批高成长性产业。以工业创新设计、科技研发服务、检测检验为代表的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以中车超级电容、博威合金、柏同机器人、中芯国际芯片设计中心、美康生物等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智造新力量,正成为鄞州工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慈溪则加快推进“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技术改造,百余名国内外智能制造服务专家陆续走进企业车间“把脉问诊”。年,慈溪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家,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9%。而根据该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智能经济的十条意见》,到年底,慈溪将力争组建若干个智能经济研究院,培育10家智能经济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家智能经济示范企业,实现0家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

从“规模为王”转型“单位产出为王”,浙江加大力度推动的“亩均论英雄”改革,掀起了一场地方经济治理的效能革命,让企业走向“寸土生寸金”,加速孕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

土地供应紧缺的鄞州区,把亩产效益作为衡量发展质量的一把硬标尺,将土地资源优化供给给高质量项目和优质企业。该区对符合宁波市“”产业体系和用地集约条件的项目用地,按基准地价的一定比例确定出让底价。

慈溪在实施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通过制度创新来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低效土地,从而使亩均效益不断攀升。该市创新推出30年期的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有效降低用地成本,激发了企业投资热情。

将原来的低效土地和厂房,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招引高产出项目和企业,也是好用的一招。比如,绍兴柯桥区启动印染业集聚升级工程,实施综合评价后,累计倒逼家印染企业平稳退出,该区亩均税收排名同比提升10位以上。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大关键词带你读懂浙江县域经济排头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