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宋浩
21世纪过去的头20年,我们生活变化巨大,即近10年来看,变化也让人咋舌——10年前,大街上还是诺基亚平板手机;10年后,买柴米油盐,动动手机,送货上门。数字时代带来的变化,除了网购,还有图书馆的借书方式。
视觉中国供图
馆际通借通还、网上借书、与书店合作借新书,是当代图书馆借书服务的“三板斧”。尤其是年的疫情,加速了“网上借书”这种模式的发展,南京图书馆、长沙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今年先后推出。手机上划一下,图书馆就把你借的书快递到家。
这一模式,杭州图书馆是全国最早推出的图书馆之一。
“一键借阅”:图书馆的这项宝藏服务让宝妈爱惨了
今年热门的“网上借书”模式,杭图几年前就上线了。图书馆馆员小李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名称先后变过,从“悦借”到现在的“一键借阅”。就像网购一样,读者在借阅平台上,把自己想借的书添加到借书架(相当于购物车),然后“一键下单”,就等着快递员上门了。
温女士是年在杭州图书馆使用“一键借阅”最多的读者之一。
作为宝妈,她主要帮孩子借。“以前每周周末都带小朋友去图书馆,借上10本书,读一两个星期。疫情期间,图书馆迟迟不恢复开放,通过媒体,知道了这一渠道。”于是从今年开始,改用每周线上“一键借阅”。
“大人和孩子不一样,递给他的书他不一定喜欢。我一般从少年儿童类别中,选出20本左右我们觉得还不错的,然后他自己再选出10本,然后下单。”
温女士觉得这个借书方式特别好,因为有二孩之后,要同时照顾两个,每次到馆借书是不太方便的。杭图这一服务,温女士自己用了后,就推荐旁边的朋友用,“特别是生了二胎的家庭。”
传统的扫码刷卡借书视觉中国供图
陈女士是图书馆达人,她使用网上借书这一服务比较早。浙江图书馆同类服务“信阅”,她也在同时用,从两个图书馆借书,都用网上渠道。她住在江干区,离杭图近、浙图远,网上借书让她没了距离限制。
网上借书,两家图书馆快递费从3元到5元左右,十分便宜。11月,杭图推广“一键借阅”服务,整个月都包邮,连三五元也可以省下了。
借书不用跑去图书馆了,快递费抵消了来回跑腿的费用,关键是省去了书架间一本本找的时间和精力,让陈女士这样的书虫爱不释手。
整个11月在活动期,包邮。平时为3元。
据杭图提供数据,今年1—10月,“一键借阅”系统下单共计1.05万单,借还图书9.52万册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从数据看,使用“一键借阅”服务的主力军是80和90后,女性读者比例高于男性,借阅图书种类最高的是文学和少儿类图书,下单高峰期在晚上8点到11点。
“你选书,我买单”:当代图书馆与书店的双赢合作
借书的服务,除了网上借书,再就是图书馆与书店合作。
过往的模式是,书店采购书,读者来借阅。当下讲求服务性的时代,图书馆进行了“读者侧”的改革,把一部分采购权交给读者:读者可以去书店选新书带回家,这本书图书馆来买单。读者只需要看完后把书还到图书馆。
这一服务也是近三四年兴起的,从内蒙古到深圳,全国各地都在实践。今年十一黄金周,杭图为推广与新华书店的合作,联合书店到城市多个地方设点,到读者的门口“摆摊”,请大家挑书带回家,杭图来买单。
书店里图书琳琅满目,是很多人喜欢去的地方
陈女士是这一服务的资深体验者,她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新模式,当然她也提出一些问题——还书时候,必须还到特定地点,比如图书馆人工柜台;不像普通借的书,还书方式五花八门,比如在小区楼下就可以还。
小时新闻曾报道过,在杭州,新华书店、钟书阁、单向空间等书店,都与两家图书馆合作过。小时新闻记者也曾在单向空间书店试过这一服务。
这一合作对于图书馆、书店、读者三方来说,都是共赢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达到了新的水平;书店多了销售渠道,读者帮图书馆来店里采购;读者的借书渠道增加,借书更加便利。
图书馆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市民使用“书店选书、杭图买单”服务人次,借阅图书5.24万册,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和.3%。
地铁里的“杭州书房”
通借通还,家门口就能还:新时代的还书方式
有借就有还,书可以网上借、可以图书馆里借、可以书店里借,还书怎么还呢?
除了原始的人到图书馆归还,对应网上借书快递送来,也可以发快递送回去。但是,相对于快递送来三五块钱的快递费,发回去就是正常快递费了。就小时新闻记者观察,用快递还书的不多。
对于住九堡附近的徐女士来说,杭州图书馆让她体验最深、最好评的,是家门口就能还书这个服务。
24小时自助机器
徐女士从大学时就常去校图书馆。“真正勤快起来,是有孩子之后,每周都去。”徐女士是两个宝宝的妈,从年后,开始频繁到图书馆借书。
徐女士不太用网上借书。比较吸引她去图书馆的是附近有文化宫,每周末孩子去那边上课。上课之余,他们可以到杭州图书馆参加活动或者借书,每次借20本。借回来的书看完,以前要抱着再还回去,现在则有了更简单的还书方式。徐女士用得最多的是24小时自助还书机,就在她家旁边的九堡街道社区中心。
“我也是最近两年才发现的。当时的网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