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年)〉任务(项目)承接情况的通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进入“全面施工期”。从整体推进角度和十大重点任务角度,分析了地方、职业院校承接情况,任务(项目)布点情况、拟投入经费情况,表明启动实施《行动计划》充分调动了职教战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省级层面比学赶超的态势初步显现。在后续推进《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聚焦四个方面: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目标任务落地方向更加明确;二是凝聚更大共识,协调推进机制更加完善有力;三是建立精品标识,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四是树立收官意识,监督考核机制更加健全。
编辑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年)〉任务(项目)承接情况的通知》,公布了32个省份(含兵团)(以下统称各地)任务(项目)承接情况。各地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历史方位,注重谋划、加强统筹,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以重点任务(项目)为抓手,引导职业院校积极承接,聚焦内涵提升,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有机统一,落实新部署、领航新征程、擘画新蓝图,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谋划落实新部署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全面施工,恰逢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将任务(项目)承接与“十四五”规划同部署、共落实,创新举措推动各项任务(项目)落地实施。
(一)整体规划,系统推动
《行动计划》系统设计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举措,为推动职业教育从“怎么看”转向“干什么”“怎么干”指明具体途径和方式,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迈入全面深化改革、内涵建设、以质图强的新阶段。各地以实施《行动计划》为契机,乘势而上,积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期待通过任务(项目)建设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把《行动计划》确定的“施工图”变成“样板间”。
一是以职教高地省份为样本试点突破。山东、江西、甘肃、江苏等高地省份用好部省政策任务清单,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落实《行动计划》提供先行先试的区域样本。山东发布任务(项目)承接通知,要求各地各职业院校将《行动计划》与职教高地建设任务、一市(校)一案以及“十四五”事业发展相衔接。江西召开专门会议,要求把落实高地建设任务与提质培优计划统筹起来。湖南召开“提质培优,打造职业教育发展高地”主题研讨会,聚焦《行动计划》目标,引领职业院校形成“一校一品”发展格局,全力打造职业教育现代化“湖南方案”。
二是以“双高计划”为引领示范带动。河南召开“双高工程”启动会,部署提质培优任务,提出以双高建设引领带动河南省进入提质培优快车道。浙江召开“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浙江省高职教育率先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发布《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高水平高职院校为示范,推动提质培优行动落地实施。四川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工作会,以整体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深入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
三是与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融合协调。各职业院校纷纷召开《行动计划》承接工作专题会,把重点任务(项目)承接作为研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着眼点,协同设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项目表”,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主动承担”“主线聚焦”“主体创新”基本站位,谋划制订提质培优实施方案;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要求《行动计划》申报承接与“十四五规划”、日常工作、优质校建设等相结合,合理做好项目规划;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要求学校申报承接的任务(项目)全面落实到“十四五”规划发展中。
(二)多方联动,聚力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成本分担机制,落实举办者的投入责任,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据统计,《行动计划》预计投入经费总计.53亿元,包括学校自筹资金、行业企业投入、举办方投入、地市县投入、省财政投入等五个部分,形成了政府统筹引导、地方主导、学校和行业企业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联动投入机制。
一是力争省级财政积极支持。以项目建设撬动省级财政投入是落实地方举办职业教育主体责任的重要方式。数据显示,各地省级财政拟投入.40亿元,占全国预计总投入经费的13.51%,其中,拟投入超过10亿元的省份有15个,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山东、辽宁、河南、四川、陕西,覆盖东中西三个区域(图1)。从区域分布上看,东部省份省级财政投入.95亿元,中部省份投入91.96亿元,西部省份投入.49亿元,分别占省级财政总投入的46.45%、22.14%、31.41%。从承接项目上看,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优质中职学校,省域高水平高职专业群、优质中职专业,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中职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等项目省级投入最多(图2),表明各地普遍重视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尤其重视内涵建设。
编辑
二是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行业企业参与是激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行业企业拟投入总计.63亿元,占全国预计总投入经费的9.16%。行业企业投入超过10亿元的分别有山东、江苏、河南、四川、湖南、浙江、湖北、河北、贵州等9省份,西藏无行业企业投入(图3)。行业企业投入占本省总投入比重超过10%的分别有河南(14.95%)、江苏(13.93%)、山东(13.65%)、黑龙江(12.50%)、湖南(12.25%)、云南(12.23%)、贵州(11.70%)、河北(10.06%)。41个可由学校承接的任务(项目)点均有行业企业投入,其中,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55.66亿元)、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54.05亿元)、省域高水平专业群(30.07亿元)投入最多。数据表明,行业企业已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一支重要力量,职业教育正在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
编辑
三是引导学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职业院校是打通落实《行动计划》“最后一公里”的最重要主体力量。据统计,全国共有家职业院校和有关单位承接了《行动计划》任务(项目),其中,中职学校所、高职专科学校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22所。学校自筹经费总计.49亿元,占全国预计总投入经费的比重最高,为38.98%。学校自筹经费超过10亿元的省份有23个,其中,江苏(.08亿元)、湖北(.99亿元)、安徽(.65亿元)、山东(.08亿元)超过亿元。41个可由学校承接的任务(项目)点均有学校自筹经费,有19个任务(项目)点超过10亿元,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68亿元)、省域高水平专业群(.47亿元)、信息化标杆学校(86.6亿元)自筹经费排名前三。可见,省级统筹保障、院校自主承接的机制激发了职业院校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盘活了学校各类资源,为“十四五”时期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供扎实基础保障。
(三)分类推进,梯次传导
各地以重点任务(项目)为航标,对各任务(项目)、各职业院校分类统筹,层层传导压力,蓄积发展动能、集成特色优势有效调动了职业院校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各地竞相承接,省际比学赶超态势初步显现。总体来看,各地承接情况呈现任务(项目)全、数量多的特点。有12个省份承接了全部的45项任务,占比37.5%;有7个省份承接了44项,占比21.9%。《行动计划》设计的改革任务以定性为主,定性定量结合,定性任务突出改革指导性方向性,定量项目突出改革成果的可测量性。据统计,全国各地职业院校承接任务(项目)总布点个,布点数超过个的省份有10个,其中河南(个)、山东(24个)、江苏(个)、湖南(个)、辽宁(个)布点数体量最大(图4)。从区域分布上看,东部省份布点个,中部省份布点个,西部省份布点45个,分别占总布点数的38.04%、27.48%、34.48%。
编辑
二是项目承接各有侧重,发展趋势整体良好。任务(项目)是推进《行动计划》落实的直接载体,承接倍率、经费投入、平均经费投入是反映承接情况的三个重要指标。首先,承接倍率是任务(项目)的实际承接布点数与计划布点数之间的比值,反映各地对某一任务(项目)的重视程度和承接积极性。承接倍率超过4的项目点有11个,最高的分别是德育特色案例(28.6)、名班主任工作室(23.18)、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8.57)。其次,单个任务(项目)点的经费投入,能反映职教战线对重点改革任务(项目)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