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早盘,A股在外围市场的带动下继续上冲,其中,医药商业板块表现尤为强势,百洋医药20CM涨停,中国医药一字涨停,鹭燕医药、人民同泰、南京医药快速拉升涨停。
消息面上,3月9日晚间,中国医药公告,与辉瑞公司签订协议,将在协议期内(年度)负责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以下简称“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
公司同时表示,产品的最终使用及销售情况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预计相关业务规模占公司整体业务量比重较小,对公司近期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知名游资现身
资料显示,中国医药是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医药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板块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及国际贸易。
此前,公司就曾发布公告称,与某跨国制药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合作事宜正在沟通洽谈中。消息一出,市场普遍认为,此次中国医药洽谈合作的对象就是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
3月2日开始,中国医药股价开始连续涨停,3月10日,中国医药一字涨停,封单金额超10亿,7个交易日斩获5个涨停板,累积涨幅超70%。
因三个交易日内涨幅达20%,中国医药3月7日曾登上龙虎榜,“东亚三剑客”1.25亿抱团中国医药。数据显示,三个交易日海证券深圳、上海、北京分公司累计合计买入1.25亿元,一机构卖出万元。
新冠药物产业链受益
据了解,Paxlovid于年11月5日由辉瑞推出,辉瑞临床分析数据显示新冠症状出现3天内接受该药物治疗与服用安慰剂相比,住院或死亡风险可降低89%。Paxlovid在年12月22日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年1月17加拿大卫生监管机构批准应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截至目前已获西方多国批准紧急使用。
今年的2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该产品的进口注册。德邦证券认为,新冠治疗药物市场有望达到千亿级别,是继新冠疫苗与新冠检测后的最重要投资板块。
民生证券也指出,在MPP授权辉瑞新冠口服药仿制生产的推动下,上游原料药和中间体产业链即将迎来巨大需求量和利润弹性。
有媒体此前对辉瑞新冠药上游产业链相关公司进行了梳理:
合成PF的卡龙酸酐的国内生产企业:雅本化学和尖峰集团。其中,雅本化学1月5日称,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产能合计约20吨/月,近期产能利用率为70%-80%。
合成PF的中间体异戊烯醇的国内生产企业:新和成和浙江医药。产能方面,新和成此前在互动平台上称,公司异戊烯醇年产出约1万吨。中金公司研报显示,浙江医药异戊烯醇产能达千吨级规模。
合成PF的中间体菊酸的国内生产企业:扬农化工。
利托那韦/利托那韦中间体国内生产企业:精华制药、海特生物、歌礼制药、东北制药。精华制药称,子公司森萱医药利托那韦中间体产能吨,无原料药产能,目前具体市场占有率数据没有权威调查结果;海特生物在互动平台上称,子公司厦门蔚嘉主要进行利托那韦、洛匹那韦等关键中间体的生产、销售;歌礼制药称,利托那韦口服片剂产能扩大至1亿片/年;东北制药此前称,公司目前拥有利托那韦的制备方法专利,目前该产品尚处于研发早期阶段,能否达到申请注册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CDMO:凯莱英、博腾股份、瑞联新材。凯莱英年先后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金额为4.81亿美元和27.2亿元人民币;博腾股份日前公告,收到辉瑞旗下公司6.81亿美元采购订单;瑞联新材年半年报显示,供应给辉瑞公司的某医药中间体产品对应终端药物的适应症为COVID-19项目,该终端药物的临床进展无法获知。
多款新冠病毒口服药正在路上
辉瑞新冠口服药进入中国市场,这不仅利好相关医药外包、原料药及中间体企业,也极大提振了国产新冠口服药研发企业信心。目前,国内药企研制新冠病毒口服药速度加快,多款新冠病毒口服药正在路上。
2月17日时,《华夏时报》曾梳理当前国内新冠口服药的进展,中国企业中,前沿生物、众生睿创、先声药业、云顶新耀、歌礼制药、广生中霖、药明康德的在研新冠口服药处在临床前阶段,开拓药业、真实生物、君实生物已经进行到了临床试验阶段。可以说,进展最快的是君实生物研发的VV和开拓药业研发的普克鲁胺。
3月1日的机构调研报告显示,生物制药企业君实生物在接待调研时表示,VV已完成3项在中国开展的I期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临床安全性良好。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VV针对COVID-19患者的国际多中心II/III期临床研究。
民生证券称,国产口服新冠药的上市及稳定供应有望带动上游原料药产业链景气度提升。目前国内进入3期临床的有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和君实生物的核苷类VV,VV是全球第三款和国产首个获紧急使用授权的口服新冠药,未来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可能性较大,与辉瑞同机理的其他国产药物目前均处于临床前状态。此外新冠治疗仍会带动很多周边需求,如激素等对症治疗药物的应用。
来源:同顺-异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