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巴菲特又出手了,买入这三只医药股,赌重启
TUhjnbcbe - 2021/3/7 4:27:00
刘云涛 http://m.39.net/pf/a_4305593.html
「凯恩斯」获取行业策略!

A股整体趋于平淡,海运股火爆,白酒股票再次暴涨,疫苗大跌。再次强调,相比于生物医药,白酒板块的整体估值已经不便宜了。今天公号第二篇文章有两个板块的估值对比分析。

我们最近对制药讨论减少,不是不看好医疗行业,而是现如今高值医疗耗材带量采购在阶段性打压股价。从自媒体传播的角度我们不得不借助一点热点和趋势,因为在板块下跌的时候说板块,读者、投资人都没有兴趣看,导致阅读量急速下降。这一点我们很无奈,但买入最佳时机,往往是某个板块遇到黑天鹅下跌的时候。不过我们给出个参考,上一轮医药调整的时间是在年下半年,持续了6个月。于是,我们主观判断本次医药调整最多也就调整6个月。但是这种刻舟求剑的做法一定是有问题的,因为年10月份大盘暴跌因素也在里面,扣除大盘暴跌的3个月影响,从8月调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个月,或许现在就是底部区域,当然,短期我们更像是在猜。

但今天我们还是要谈一谈制药行业。因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三季度报表显示,巴菲特买入了默克,辉瑞和艾伯维的股票。在过去,巴菲特很少参与医药股的投资,据说是因为老爷子是学经济学的,真心不懂医药行业。但是这几年老头子出圈的行为越来越多,投资涵盖了苹果和云技术平台,未来搞不好FAANG都会被看好,只要价格合理,巴菲特投资没有什么任何约束。那么巴菲特为什么看好美股的医药股呢?个人认为是拜登即将上台的缘故。

拜登是奥巴马*策的延续,这一点由*派决定,这里面最核心的短期焦点是新冠,长期是奥巴马医保法案,两者最终指向制药企业。巴菲特在过去数年抨击医保法案,说美国医疗费用占GDP比重过高,原因是巴菲特是保险公司,医保对于巴菲特的保险业务构成压力。尤其是新冠肺炎之后,保险业整体承压。但巴菲特主要还是热衷于财产险。所以虽然影响不大,但是巴菲特看到了新冠对于医药的需求,潜在的需求无边无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很可能不是单独存在的,谁说新冠肺炎之后,未来就不再需要吃药了?谁能保证新冠不会卷土重来,能平安无事?况且,拜登上任之后,美国对于医药医疗的需求依然会居高不下。所以,巴菲特买医药,涵盖了*治,经济,短期和长期的一系列考虑。

跟着巴菲特走,总是有点道理的。个人认为,制药行业依然有其活力。

回头说国内制药企业。坚持看好一类医疗企业,那就是阵地战出来的,从原料药起家,到仿制药,到首仿,然后再到创新药。

这类企业区别于烧钱的那一类企业,比如如今的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和君实生物。最近烧钱创新药有几个新闻:其一就是君实生物被某自媒体盯上了,这里面自媒体多数都是外行,对于投资者有很大的误导成分,虽然君实生物等烧钱是事实。其二是百济神州要来A股融资,百济神州已经算成功的创新企业,泽布替尼的成功和安进的投资。其已经在美股和港股上市,如今要来个三地融资。这类企业不是不好,而是资金链的持续性需要小心货币周期的影响,我们买制药企业本来就是为了回避周期,而烧钱的创新药企业是和货币周期紧密相关的。

单纯仿制的制药企业当然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所有的国内仿制药企业现在都在谋求创新突破,希望通过牺牲短期的利润,化作研发费用,来获得长期的做大做强,甚至于媲美跨国制药巨头。现阶段仿制药企业业绩增速不佳,因为研发烧钱在增加,而带量采购压缩利润空间,但是相对于烧钱创新医药企业,传统医药企业有如下几个优势:

其一、仿制药销售积累了渠道。为什么辉瑞的疫苗在国内需要找复星医药,为什么康希诺要和上海医药签约。渠道是很重要的,很多小的制药企业研发成功一个药物,就迅速卖身跨国药企。这么重磅的药物为什么不自己卖?因为没有渠道,不了解市场,不知道如何将药物送达目的地。同样的道理,你觉得某进口疫苗会撸胳膊挽袖子,自己亲自干销售吗?

其二、现金流和利润支撑长期研发。平均研发一个药物的时间是8年,成本是7亿美元。创新药要成功,必须是持续投入。所以,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领域,你能不能横空出世的用资本堆出来一家?实际上是很难的。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

其三、大多数跨国医药企业都是走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路子。比如以色列的teva,就是从仿制药走向创新药。仿制药生产起家,仿制药占业务比重逐渐降低,创新药营收比重逐步超过仿制药。这是被证明能够走通的道路。

综上,如果你不看带量采购的影响,医药类上市公司,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上市公司,具备一定规模,比如恒瑞,齐鲁,中国生物制药,复星,上海医药,石药集团等,这一类其实是医药长期投资的正途,也是未来潜在的跨国医药巨头。而信达、百济神州,君实生物,金斯瑞,天境生物。这类企业也是很优秀的,但是你要作为风险投资来看。这里面不会都成功,我看成功1-2家就很好了。

另外,我们一直认为中国制药企业不应该拘泥于国内。现下我国的医药企业创新依然不够强大,很弱,所以我们没有国外的渠道,但是,拜登当选,世界主基调重回全球化,比如中国刚刚加入了RCEP。这是一个信号,全球化下,医药产品不仅仅是替代,还可以反向进入国际市场。

另外,未来医保会强化兜底,比如美日,很多医保都有一个支付上限,比如超过1万美元,医保公司全额负担。这就使得医药价格和消耗量对于患者重要性大幅度降低。而保险行业如今的利润率,将逐步被医药企业拿走。这条路还有点漫长,现阶段的医保还不够成熟,但未来,会一步步走到目标位置。

所以,生物制药企业,依然适合长期投资,长期持有观点不变!

吕长顺(凯恩斯)证书编号:A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菲特又出手了,买入这三只医药股,赌重启